關於金相顯微鏡和金相試樣製備都在這裏了
更新時間:2021-11-19 瀏覽次數:1469
金相顯微鏡是將光學顯微鏡技術、光電轉換技術、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結合在一起而開發研製成的高科技產(chan) 品,可以在計算機上很方便地觀察金相圖像,從(cong) 而對金相圖譜進行分析,評級等以及對圖片進行輸出、打印。合金的成分、熱處理工藝、冷熱加工工藝直接影響金屬材料的內(nei) 部組織、結構的變化,從(cong) 而使機件的機械性能發生變化。因此用金相顯微鏡來觀察檢驗分析金屬內(nei) 部的組織結構是工業(ye) 生產(chan) 中的一種重要手段。
金相顯微鏡是用可見光作為(wei) 照明源的一種顯微鏡可分為(wei) 正立式和倒置式兩(liang) 種。兩(liang) 者的區別為(wei) :
正立式顯微鏡:光路短,光路設計簡單,光損少,製樣要求高,樣品高度有要求,方便多視場連續觀察,鏡頭不易落灰易維護。
倒置式顯微鏡:光路長,光損較大,光路設計較複雜,製樣要求較低,對樣品高低無要求,檢測方便快速,不適合多視場分析,同等配置下倒置顯微鏡的價(jia) 格要高於(yu) 正立式顯微鏡。
金相顯微鏡在選購中的注意事項
金相顯微鏡是高價(jia) 值、高精密的光學儀(yi) 器,其核心部份是光學成像係統,產(chan) 品品質的好壞關(guan) 係到成像的效果和分析判斷的準確性。選購金相顯微鏡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在成像質量方麵要同時滿足四個(ge) 基本條件。金相顯微鏡是利用光學成像原理獲得金屬顯微組織圖像(即金相圖譜),而後對金相圖譜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成像質量的高低是衡量金相顯微鏡品質好壞的首要指標。要獲得清晰的圖像必須滿足高反差、高亮度、色還原好和高分辨率這四個(ge) 基本條件。而前三個(ge) 條件正是用戶選型時容易忽略的,用戶選購時切忌盲目追求分辨率而忽略其它三個(ge) 方麵,隻有這樣才能做到物有所值,物盡其用。
二、在使用上要考慮金相顯微鏡機械性能的持續穩定性。除了成像質量外,還應考慮到儀(yi) 器在正常使用下長期穩定保持工作狀態,我們(men) 稱之為(wei) 機械性能持續穩定性。金相顯微鏡是高價(jia) 值高精密的光學儀(yi) 器,其使用壽命可達30年以上,用戶在選購時還要考察生產(chan) 商在製造上所選用的材質、製造精度、機械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長壽命的顯微鏡在主機製造材質上應該以鑄鐵材料為(wei) 主,避免使用過多的功能塑料材料。同時光學部件為(wei) 能保持較長的使用壽命需進行防黴處理,以鍍膜防黴為(wei) 主避免選購藥物防黴。機械齒輪裝置應保證長時間高強度使用不下滑,性能穩定,以諧波齒輪為(wei) 。上述必要條件從(cong) 實用角度對生產(chan) 商在製造上提出了更為(wei) 明確的要求,用戶也應遵循以上原則來選購經濟適用的金相顯微鏡。
三、參數的選擇。用戶在選型過程中切忌盲目一味追求各項參數的高低,因各廠家采用的技術實現手段不同,因此各廠家之間的參數可比性較差,的衡量指標為(wei) 針對自身樣品的成像質量。現在各廠家都提供免費的樣品拍照和樣機考察等服務,因此用戶*可以在詳細比較各廠家成像質量後做出選擇。
四、售後服務,用戶在選購設備的過程中,對於(yu) 廠家能夠提供的售後服務質量也應該納入到考核的主要指標。因為(wei) 再好的設備都有出現故障的可能,廠家能否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往往直接影響到我們(men) 的日常工作,尤其是檢測任務繁重的部門,更應該注重售後服務的質量。那在用戶在選購的過程中應該關(guan) 注售後服務哪些方麵呢?1、廠家售後服務部門的實力(如售後工程師數量、工作能力、售後點的分布等),2、廠家售後服務體(ti) 係的完善程度如售後服務是主動性的還是被動性的、售後響應時間、工程師到達維修現場的時間、售後服務包含的內(nei) 涵等。
五、增值服務,既是廠家在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同時能夠根據用戶的實際操作水平、相關(guan) 應用知識的掌握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以提升用戶的應用水平,能夠為(wei) 用戶在具體(ti) 的產(chan) 品檢測實際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因此說增值服務對於(yu) 第1次采購顯微鏡設備或者相關(guan) 知識掌握不是很深入的用戶至關(guan) 重要。
六、價(jia) 格因素,在用戶選擇設備的過程中,尤其是進口設備價(jia) 格往往是影響決(jue) 定關(guan) 鍵的因素之一。但價(jia) 格因素應該是在充分考慮以上五個(ge) 要素的基礎上再選擇價(jia) 格作為(wei) 終的決(jue) 定因素。如果一味考慮價(jia) 格而在其它方麵比較不足那勢必會(hui) 在以後的使用中帶來總總不變甚至導致終選型的失敗。
金相試樣的製備
金相檢驗是研究金屬及合金內(nei) 部組織的重要方法之一,為(wei) 了在金相顯微鏡下正確有效地觀察到內(nei) 部顯微組織,就需製備能用於(yu) 微觀檢驗的樣品――金相試樣,也可稱之為(wei) 磨片。
金相試樣製備的主要程序為(wei) :取樣—嵌樣(對於(yu) 小樣品)—磨光—拋光一浸蝕等。
一、取樣原則
用金相顯微鏡對金屬的一小部分進行金相研究,其成功與(yu) 否,可以說首先取決(jue) 所取試樣有無代表性。在一般情況下,研究金屬及合金顯微組織的金相試樣應從(cong) 材料或零件在使用中重要的部位截取;或是偏析、夾雜等缺陷嚴(yan) 重的部位截取。在分析失效原因時,則應在失效的地方與(yu) 完整的部位分別截取試樣,以探究其失效的原因。對於(yu) 生長較長裂紋的部件,則應在裂紋發源處、擴展處、裂紋尾部分別取樣,以分析裂紋產(chan) 生的原因。研究熱處理後的零件時,因組織較均勻,可任選一斷麵試樣。若研究氧化、脫碳、表麵處理(如滲碳)的情況,則應在橫斷麵上觀察。有些零部件的“重要部位"的選擇要通過對具體(ti) 服役條件的分析才能確定。
二、試樣截取
無論采取何種截取方法截取試樣,都必須保證不使試樣觀察麵的金相組織發生變化。軟材料可用鋸、車、刨等方法切取;硬材料可用水冷砂輪切片機、電火花切割等方法切取;硬而脆的材料(如白口鑄鐵),也可用錘擊法獲取。
對於(yu) 要測量表麵處理層深的試樣,要注意切割麵與(yu) 滲層麵垂直。研究軋製材料時,如研究夾雜物的形狀、類型、材料的變形程度、晶粒拉長的程度、帶狀組織等,應在平行於(yu) 軋製方向上截取縱向試樣;如研究材料表層的缺陷、非金屬夾雜物的分布,應在垂直軋製方向上截取橫向試樣。
金相試樣較理想的形狀是圓柱形和正方柱體(ti) 。以具體(ti) 情況而定。一般可取高為(wei) 10~15mm,直徑Φ10~15mm;方形試樣邊長為(wei) 10~15mm為(wei) 宜。在實際工作中,由於(yu) 被檢材料和零件的品種極多,要在材料和零件上截取理想的形狀與(yu) 尺寸有一定的困難,一般可按實際情況決(jue) 定。但是以試樣的高度為(wei) 其直徑或邊長的一半為(wei) 宜,形狀與(yu) 大小以便於(yu) 握在手中磨製為(wei) 原則。
三、試樣鑲嵌
當試樣尺寸過小、形狀特殊(如金屬碎片、絲(si) 材、薄片、細管、鋼皮等)不易握持,或要保護試樣邊緣(如表麵處理的檢驗、表麵缺陷的檢驗等)則要對試樣進行夾持或鑲嵌。鑲嵌可分為(wei) 冷鑲嵌和熱鑲嵌。冷鑲嵌指在室溫下使鑲嵌料固化,一般適用於(yu) 不宜受壓的軟材料及組織結構對溫度變化敏感或溶點較低的材料。熱鑲法是把試樣和鑲嵌料一起放入鋼模內(nei) 加熱加壓,冷卻後脫模。後者的使用較為(wei) 廣泛。(小編依稀記得曾經在實驗室那幾年用的某款老式的XQ-x型鑲嵌機,雖然操作“簡單"——手動加壓,溫度“可控"——就一個(ge) 溫度選擇,尺寸“穩定"——模套固定不能換,但脫模是個(ge) 災難:冷卻靠空冷時間長不說,若著急上去一扳說不定就要重新做了。)
- (上一篇):金相切割機的八個使用注意事項
- (下一篇):金相顯微鏡采用的光學原理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