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色譜檢測常用方法
更新時間:2022-10-25 瀏覽次數:1367
一、柱子可以分為(wei) :加壓,常壓,減壓
壓力可以增加淋洗劑的流動速度,減少產(chan) 品收集的時間,但是會(hui) 減低柱子的塔板數。所以其他條件相同的時候,常壓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時間也最長,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離,一個(ge) 柱子幾個(ge) 月也是有的。
減壓柱能夠減少矽膠的使用量,感覺能夠節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於(yu) 大量的空氣通過矽膠會(hui) 使溶劑揮發(有時在柱子外麵有水汽凝結),以及有些比較易分解的東(dong) 西可能得不到,而且還必須同時使用水泵抽氣(很大的噪音,而且時間長)。以前曾經大量的過減壓柱,對它有比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從(cong) 嚐試了加壓後,就幾乎再也沒動過減壓的念頭了。
加壓柱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與(yu) 常壓柱類似,隻不過外加壓力使淋洗劑走的快些。壓力的提供可以是壓縮空氣,雙連球或者小氣泵(給魚缸供氣的就行)。特別是在容易分解的樣品的分離中適用。壓力不可過大,不然溶劑走的太快就會(hui) 減低分離效果。個(ge) 人覺得加壓柱在普通的有機化合物的分離中是比較適用的。
二、關(guan) 於(yu) 柱子的尺寸,應該是又粗又長的最好
柱子長了,相應塔板數就高。柱子粗了,上樣後樣品原點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樣品層比較薄),這樣相對減小了分離難度。試想如果柱子10 cm,而樣品層隻有2 cm,那麽(me) 分離難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極性溶劑慢慢衝(chong) 了。如果樣品層有0.5 cm,那麽(me) 各組分就比較容易得到分離了。當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犧牲比較多的矽膠和溶劑了,不過這些成本相對於(yu) 產(chan) 品來說也許就不算什麽(me) 了(溶劑回收重蒸後也可減小了部分浪費)。
現在常見的柱子徑高比一般為(wei) 1:5~10,矽膠量是樣品量的30~40倍,選擇時要具體(ti) 分析。如果所需組分和雜質比較容易分開(是指所需組分Rf在0.2~0.4,雜質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矽膠,用小柱子(例如200 mg樣品,用50px×500px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可以增加柱子直徑,比如用75px的,也可以減小淋洗劑極性等。關(guan) 於(yu) 無水無氧柱,適用於(yu) 對氧,水敏感,易分解的產(chan) 品。
可以濕柱,也可以幹柱。不過在樣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劑把柱子飽和一次,因為(wei) ,溶劑和矽膠飽和時放出的熱量有可能使產(chan) 品分解,畢竟要分離的是敏感的東(dong) 東(dong) ,小心不為(wei) 過。因為(wei) 分離的東(dong) 西比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
三、關(guan) 於(yu) 濕法、幹法上樣
濕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劑溶解樣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劑越少越好,不然溶劑就成了淋洗劑了。很多樣品在上柱前是粘乎乎的,一般沒關(guan) 係。可是有的上樣後在矽膠上又會(hui) 析出,一般都是比較大量的樣品才會(hui) 出現,是因為(wei) 矽膠對樣品的吸附飽和,而樣品本身又是比較好的固體(ti) 才會(hui) 發生,應該先重結晶,得到大部分的產(chan) 品後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結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過就是了,樣品隨著淋洗劑流動會(hui) 溶解的。
有些樣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劑又不能上柱(比如DMF,DMSO等,會(hui) 隨著溶劑一起走,顯色是一個(ge) 很長的脫尾),這時就必須用幹法上柱了。樣品和矽膠的量有一種說法是1:1,應該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證在旋幹後,不能看到明顯的固體(ti) 顆粒(那說明有的樣品沒有吸附在矽膠上)。
四、溶劑的選擇
當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環保的了,所以大多選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文獻中有用正己烷的,太貴了,除非特別需要盡量不要用,不然銀子嘩嘩的,流的比淋洗劑還快,不過,因為(wei) 極性很小,有時還是非它不可。乙/醚也可以用,但是,就是容易睡覺,注意保持清醒別讓溶劑流幹了,那樣柱子也就不爽了。
二氯甲烷也有用的,但是要知道,它和矽膠的吸附是一個(ge) 放熱過程,所以夏天的時候經常會(hui) 在柱子裏產(chan) 生氣泡,天氣冷的時候會(hui) 好一些。甲醇,據說能溶解部分矽膠,所以產(chan) 品如果想過元素分析的話要留神,應該經過後繼處理,比如,重結晶等。其他溶劑用的相對較少,要依不同需要選擇。
由於(yu) 某些原因,用到的淋洗劑多是大包裝的(便宜嘛),如用10 L或25 L塑料桶裝的,要注意這些工業(ye) 品的純度是較低的。經常能夠從(cong) 送來的大桶底部看見有色的雜質,其他雜質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比較嚴(yan) 格的柱分時就要對溶劑重蒸。當然,過原料時就可以免去這一步了,反正下麵還有提純的方法。
另外,溶劑在過柱子後最好也回收使用,一方麵環保,另一方麵也能節省部分經費,缺點是要消耗一定的人工。這裏要注意的是,一般在過柱同時進行的是減壓旋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比例由於(yu) 揮發度的不同會(hui) 導致/極性的變化,一般會(hui) 使得極性變大,在梯度淋洗時比較合適,正好極性越來越大了。在過完柱子後,溶劑最後回收要采用常壓,因為(wei) 在減壓旋蒸時會(hui) 有部分低沸點的雜質一起出來,常壓時就會(hui) 減少這種現象,如果雜質和你下麵要過的樣品有反應那就慘了。
五、關(guan) 於(yu) 操作問題
1.裝柱
柱子下麵的活塞一定不要塗潤滑劑,會(hui) 被淋洗劑帶到產(chan) 品中的,可以采用四氟節門的。幹法和濕法裝柱沒什麽(me) 區別,隻要能把柱子裝實就行。裝完的柱子應該要適度的緊密(太密了淋洗劑走的太慢),一定要均勻(不然樣品就會(hui) 從(cong) 一側(ce) 斜著下來)。書(shu) 中寫(xie) 的都是不能見到氣泡,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有些小氣泡沒太大的影響,一加壓氣泡就全下來了。當然如果你裝的柱子總是有氣泡就說明需要多練習(xi) 了。但是柱子更忌諱的是開裂,甭管豎的還是橫的,都會(hui) 影響分離效果,甚至作廢!
2.加樣
用少量溶劑溶樣品加樣,加完後將下麵的活塞打開,待溶劑層下降至石英砂麵時,再加少量低極性溶劑,然後再打開活塞,如此兩(liang) 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加入淋洗劑,一開始不要加壓,等溶樣品的溶劑和樣品層有一段距離(2~100px就夠了),再加壓,這樣避免了溶劑(如二氯甲烷等)夾帶樣品快速下行。
3.淋洗劑的選擇
感覺上要使所需點在Rf0.2~0.3左右的比較好。不要認為(wei) 在板上爬高了分的比較開,過柱子就用那種極性,如果Rf在0.6,即使相差0.2也不容易在柱子上分開,因為(wei) 柱子是一個(ge) 多次爬板的狀態。
可以通過公式的比較:0.6/0.8一次的分離度,肯定不如(0.2/0.3)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大。
4.樣品的收集
用矽膠作固定相過柱子的原理是一個(ge) 吸附與(yu) 解吸的平衡,所以,如果樣品與(yu) 矽膠的吸附比較強的話,就不容易流出。這樣就會(hui) 發生,後麵的點先出,而前麵的點後出。這時可以采用氧化鋁作固定相。
另外,收集的試管大小要以樣品量而定,特別是小量樣品,如果用大試管,可能一根就收到了三個(ge) 樣品。嗚嗚,如果都用小試管那工作量又太大。
5.最後的處理
柱分後的產(chan) 品,由於(yu) 使用了大量的溶劑,其中的雜質也會(hui) 累積到產(chan) 品中,所以,如果想送分析,最好用少量的溶劑洗滌一下,因為(wei) ,大部分雜質溶在溶劑裏,一洗基本就沒了,必要時進行重結晶。
- (上一篇):金剛石切割片“長壽”的秘密
- (下一篇):標準物質買來後,九個知識點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