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脂培養基:微生物學中的基礎工具
更新時間:2024-08-16 瀏覽次數:1083
瓊脂培養基,作為微生物學實驗中的基礎工具,以其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在細菌培養、鑒定、分離及保存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將從瓊脂培養基的定義、製備、使用及保存等方麵進行詳細闡述。
一、瓊脂培養基的定義
瓊脂培養(yang) 基,英文名稱為(wei) agar-based medium,是2019年公布的結核病學名詞。它是以瓊脂作為(wei) 賦形劑的固體(ti) 培養(yang) 基,通過瓊脂的凝固作用,為(wei) 微生物提供一個(ge) 穩定的生長環境。瓊脂粉一般為(wei) 白色、淡黃色或淡灰色粉末狀,在冷水中不溶解,但加熱煮沸或高壓滅菌後可使瓊脂溶解,冷卻後凝成固態。
二、瓊脂培養基的製備
瓊脂培養(yang) 基的製備過程相對複雜,但每一步都至關(guan) 重要。以下是製備瓊脂培養(yang) 基的基本步驟:
準備原料:根據實驗需求,稱取適量的瓊脂粉、蛋白腖、酵母浸粉、葡萄糖等原料。
溶解混合:將原料加入適量的純化水中,攪拌均勻,確保無團塊。注意水溫不宜過高,以免瓊脂表麵吸水變硬。
調整pH值:使用酸堿溶液調整培養(yang) 基的pH值至適宜範圍,通常為(wei) 7.0左右。
加熱滅菌:將混合均勻的培養(yang) 基進行高溫高壓滅菌處理,以殺滅其中的細菌和其他微生物。滅菌條件一般為(wei) 121°C、15-20分鍾。
分裝凝固:將滅菌後的培養(yang) 基分裝至試管或培養(yang) 皿中,待其冷卻凝固。
三、瓊脂培養基的使用
瓊脂培養(yang) 基在微生物學實驗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以下是其主要用途:
細菌培養(yang) :將待培養(yang) 的菌種接種到瓊脂培養(yang) 基上,通過劃線、點菌或塗抹等方式,使細菌在培養(yang) 基上生長並形成菌落。通過觀察菌落的形態、大小、顏色等特征,可以進一步鑒定和分離細菌。
菌落計數:利用瓊脂培養(yang) 基進行細菌計數,通過統計培養(yang) 基上的菌落數量,可以評估樣品中細菌的含量。
菌種保存:瓊脂培養(yang) 基還可以用於(yu) 菌種的長期保存。通過調整瓊脂的添加量,可以製備出適合菌種保存的半固體(ti) 培養(yang) 基。
四、瓊脂培養基的保存
瓊脂培養(yang) 基的保存對於(yu) 保持其質量和延長使用壽命至關(guan) 重要。以下是保存瓊脂培養(yang) 基的注意事項:
保存溫度:購買(mai) 的一次性細菌培養(yang) 平板一般應放置在4℃冰箱中保存,但也有文獻指出,室溫保存可能更有利於(yu) 細菌培養(yang) 基。然而,對於(yu) 已經開啟包裝或自製的培養(yang) 基,應盡量避免長時間室溫保存,以防細菌汙染。
保存時間:保存時間與(yu) 平板的密封程度、培養(yang) 基厚度、冰箱環境等因素有關(guan) 。購買(mai) 的一次性培養(yang) 基通常有包裝袋密封,保存時間可達1個(ge) 月至6個(ge) 月不等。而已經開啟包裝或自製的培養(yang) 基,保存時間較短,一般不宜超過半個(ge) 月。
存放方式:培養(yang) 基應倒置存放,避免冷凝水珠滴落到培養(yang) 基上。同時,應將培養(yang) 基放置在遠離風扇、細菌培養(yang) 物、水汽循環的冰箱部位,以防水分蒸發和黴菌生長。
觀察與(yu) 檢查:在使用前,應仔細觀察培養(yang) 基是否幹裂、汙染雜菌。如有異常,應及時處理並更換新的培養(yang) 基。
五、結論
瓊脂培養(yang) 基作為(wei) 微生物學實驗中的基礎工具,其製備、使用及保存都需嚴(yan) 格遵守相關(guan) 操作規程。通過科學合理的製備和保存方法,可以確保瓊脂培養(yang) 基的質量和穩定性,為(wei) 微生物學實驗提供可靠的支持。
- (上一篇):溴酸鹽是個啥?立即用Prove plus快速檢測
- (下一篇):液相色譜溶劑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