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介紹
更新時間:2025-05-07 瀏覽次數:147
麥康凱瓊脂培養(yang) 基(MacConkey Agar,MAC)全麵解析
一、基本介紹
麥康凱瓊脂培養(yang) 基是一種選擇性及鑒別性培養(yang) 基,由Alfred Theodore MacConkey於(yu) 1905年研製,主要用於(yu) 腸道致病菌的分離與(yu) 鑒定。其核心設計邏輯為(wei) :
選擇性抑製:通過膽鹽抑製革蘭(lan) 氏陽性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但允許部分腸球菌及沙門氏菌生長;
鑒別功能:利用乳糖發酵差異,通過指示劑顏色區分細菌代謝特性。
二、核心成分與配方
成分 | 作用機製 |
---|---|
蛋白腖、脙腖 | 提供碳源、氮源、維生素及生長因子,支持細菌基礎代謝。 |
膽鹽(豬/牛/羊) | 抑製革蘭氏陽性菌,但對沙門氏菌、誌賀氏菌等腸道致病菌抑製較弱。 |
乳糖 | 作為發酵底物,分解產酸(如大腸埃希菌)或不分解(如沙門氏菌)。 |
中性紅 | pH指示劑,發酵乳糖產酸時菌落呈桃紅色,並形成膽鹽沉澱環。 |
結晶紫 | 增強對革蘭氏陽性菌(如腸球菌、葡萄球菌)的抑製,減少幹擾。 |
氯化鈉 | 維持滲透壓平衡,確保細菌正常生長。 |
瓊脂 | 凝固劑,形成固體培養基表麵。 |
典型配方(每升):
蛋白腖 20g、乳糖 10g、氯化鈉 5g、膽鹽 5g、中性紅 0.03g、瓊脂 14g,pH 7.2±0.2。
三、作用機製與鑒別原理
選擇性抑製:
膽鹽破壞革蘭(lan) 氏陽性菌細胞膜,抑製其生長;
結晶紫進一步增強對腸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抑製,但沙門氏菌等腸道菌可耐受。
乳糖發酵鑒別:
發酵乳糖菌(如大腸埃希菌):產(chan) 酸使菌落呈桃紅色,周圍形成膽鹽沉澱環(因酸與(yu) 膽鹽反應)。
不發酵乳糖菌(如沙門氏菌、誌賀氏菌):菌落無色或淡黃色,無沉澱環。
遲緩發酵菌(如宋內(nei) 誌賀氏菌):菌落中心偏紅,邊緣無色。
四、應用場景
臨(lin) 床檢驗:
糞便、分泌物中腸道致病菌(沙門氏菌、誌賀氏菌、致瀉性大腸杆菌)的分離;
腸球菌的篩選與(yu) 鑒定。
科研應用:
耐藥菌株篩選(如添加壯觀黴素篩選鴨源沙門氏菌);
菌株融合研究(如通過抗藥性標記篩選融合菌株)。
特殊改良配方:
低鹽MAC:減少氯化鈉以抑製變形杆菌蔓延生長;
山梨醇MAC:替換乳糖用於(yu) 分離O157大腸埃希氏菌(不發酵山梨醇);
含抗生素MAC:添加氨苄青黴素、多粘菌素B等篩選特定耐藥菌。
五、製備方法
配製:
稱取54g培養(yang) 基幹粉溶於(yu) 1L蒸餾水,加熱煮沸至溶解。
滅菌:
分裝後121℃高壓滅菌15分鍾,滅菌後搖勻防止瓊脂沉積。
傾(qing) 注平板:
冷卻至50-55℃時加入滅菌的結晶紫和中性紅溶液,混勻後傾(qing) 注平板。
六、使用注意事項
樣本處理:
糞便、分泌物等可直接接種,固體(ti) 樣本需稀釋後塗布。
培養(yang) 條件:
35-37℃培養(yang) 18-24小時,觀察菌落顏色與(yu) 形態。
結果解讀:
結合生化試驗(如吲哚試驗、氧化酶試驗)和血清學試驗進一步鑒定。
局限性:
某些特殊需求菌株(如嚴(yan) 格厭氧菌)可能無法生長;
需定期驗證培養(yang) 基性能(如接種大腸埃希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驗證選擇性)。
七、總結
麥康凱瓊脂培養(yang) 基通過膽鹽抑製與(yu) 乳糖發酵指示,實現了對腸道致病菌的高效分離與(yu) 鑒別。其成分可調、用途廣泛,是臨(lin) 床微生物檢驗和科研中的工具。隨著研究深入,改良配方不斷拓展其應用場景,為(wei) 微生物學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 (上一篇):乙腈從實驗室到工業的“萬能溶劑”
- (下一篇):無水甲醇的原理